丁紫凌
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近年來,縣人民法院緊扣“公正與效率”主題,將司法調研作為破解實踐難題、提升審判質效的“金鑰匙”,通過成立“三原色”青年法學社,構建“全員參與、全程融入、全面轉化”的調研工作體系,努力在理論與實踐的交融中不斷厚植法治根基。今年4月,該院被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為“調研工作基層聯系點”。
涵源 錨定司法調研“方向標”
“成立‘三原色’青年法學社,將進一步整合疊加全院優(yōu)勢資源,為青年干警提供成才與出彩的機會,希望每位社員用心、用情、用力,積極創(chuàng)作更多精品成果,共同推動法院高質量發(fā)展。”在“三原色”青年法學社成立儀式上,縣法院院長周永軍對社員們寄予殷切期望。
“三原色”,紅是“紅心向黨、星火傳承”,黃是“黃卷青燈、法漾年華”,藍是“群青薈萃、向海圖強”。圍繞這一理念,縣法院在學思想、悟黨史、講傳承的接續(xù)奮斗中,將審判實踐與司法調研“同頻共振”,不斷提升全院服務大局、保障民生的能力水平。
打造“黨建+調研”工作新模式。強化黨性教育,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、黨的二十大精神等讀書研討活動7期,實現黨建引領與調研創(chuàng)新互促共進;充分挖掘紅色司法檔案里的革命烈士事跡,提煉鮮活可感的黨性教材。該院1篇論文在最高法院舉辦的“西柏坡杯”主題征文中獲獎并受邀參會交流。
司法調研并非只是“案頭功夫”,更是服務審執(zhí)主業(yè)的“智慧引擎”。樹立審執(zhí)與調研并重理念,院黨組定期聽取調研工作情況匯報,每年將調研工作納入全院重點工作,深入開展“案例工作提升年”活動,確保調研工作落到實處。1則題報告在全市法院系統(tǒng)中獲評優(yōu)秀。
夯基 深挖調研人才“潛能庫”
青年干警是調研的主力軍??h法院大力搭建“卓越隊長—業(yè)務骨干—調研助理”三級人才梯隊,推動青年干警從“調研新手”成長為“行家里手”。
緊扣審判實踐需求,建立“周報送、旬討論、月總結”調研機制,同時,40名社員定期深入一線挖掘營商環(huán)境、鄉(xiāng)村振興、執(zhí)行攻堅等重要調研素材,形成“素材挖掘、信息共享、要點研判”調研路徑。去年以來,共挖掘梳理報送調研點32個,形成調研選題15個,其中3則案例被評選為市級精品案例。
善思辨、會發(fā)聲、能分享,全院調研氛圍日益濃厚。將調研沙龍變“個人式”調研為“互動式”,由社員輪流主講、各抒己見,并邀請上級法院調研骨干和院內資深法官參與講評7場,促進社員快速成長。該院3篇案例入選《中國法院年度案例》,1名干警被江蘇高院表揚為“調研工作成績突出個人”。
優(yōu)秀的調研成果更需精心打磨。注重“筆力提升”,對選題逐篇“過篩”,并由調研骨干和作者共同揣摩推敲遣詞造句、行文結構和論證邏輯。去年以來,該院15篇論文及案例在市級以上評比中獲得優(yōu)秀,被評為“全市法院學術研討會組織工作先進集體”。
提效 完善成果轉化“責任鏈”
以調研作問,以實干作答,縣法院將一份份“紙面上的報告”轉化為一張張推動發(fā)展的“施工圖”。
案例是司法公正的生動注腳。堅持“質量優(yōu)先”,按照“精準選案—精研法理—精誠協(xié)作”案例寫作方法,著力打造精品案例。聚焦“查人找物”和打擊拒執(zhí)等執(zhí)行工作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,精心提煉“濱執(zhí)有度”工作法,相關經驗被《人民法院報》整版報道,并入選《江蘇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》;聚焦“兩狀”示范文本推廣應用開展專項調研,推行精準化、立體化、協(xié)同化服務模式,相關經驗被江蘇高院推廣……調研成果的“妙筆生花”,為法院工作注入更持久的動能。
主動對接縣域發(fā)展司法需求,以調研成果賦能高質量發(fā)展。緊扣縣委項目攻堅、向海圖強等部署要求,組織干警深入轄區(qū)重點企業(yè)、產業(yè)園區(qū)走訪座談,先后研究出臺多個服務保障文件。結合全縣中心大局和審判實踐中的重難點工作,組織開展對策性、應用型調研,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有益參考。
延伸司法調研社會治理功能,以“小建議”撬動“大治理”。針對審判實踐中發(fā)現的社會治理難題,該院積極向行政機關、行業(yè)組織發(fā)出司法建議,為法治政府建設、維護民生權益、助推基層自治等“開良方”“出實招”。2篇司法建議分別被江蘇高院評為2024年度優(yōu)秀司法建議、涉民營企業(yè)優(yōu)秀司法建議。